近年来,糖尿病这一传统上被视为“老年病”的慢性疾病,正逐渐将魔爪伸向年轻人。这一趋势不仅令人担忧,也颠覆了我们对糖尿病的传统认知。
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医生们曾接诊过一位年轻的患者张莉(化名)。张莉在短短一天内从发热、呕吐、腹痛迅速发展到酮症酸中毒并多器官功能不全等危象,情况危急。她的血糖值高达38.86mmol/L,是正常值的数倍,且没有糖尿病病史。经过抢救,张莉被确诊为暴发性1型糖尿病,这是一种特殊的1型糖尿病亚型,以胰岛β细胞超急性、完全不可逆性破坏为特点,临床表现为血糖急骤升高,快速进展为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这一病例凸显了糖尿病年轻化的严峻形势。
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2型、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四种。其中,1型糖尿病的发病往往基于感染之后产生的自身免疫损伤,导致胰腺中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受损,需要终生注射胰岛素治疗。而2型糖尿病则与胰岛素抵抗有关,主要和日常饮食和生活环境密切相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高糖、高油的饮食习惯以及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陷入了糖尿病的泥潭。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中国已成为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超过1.4亿人患有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约占9成。而近年来,20至35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率显著升高。年轻糖尿病患者相比于中老年患者“带糖”时间更长,并发症的风险也更高。超标的葡萄糖在血管里堆积,会损伤全身的大血管、微血管,威胁患者的眼睛、肾脏、心脏、大脑,严重时可致下肢截肢、失明、心梗、脑梗、肾功能衰竭等。
糖尿病的年轻化趋势不仅与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有关,还与现代社会的压力密不可分。许多年轻人在工作、生活中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这种压力会扰乱体内的内分泌和代谢平衡,从而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例如,秦悠然是一名21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她在确诊前曾经历过双向情感障碍,需要服用精神类药物,这些药物也影响了她的体内代谢。
除了身体上的痛苦,糖尿病还给年轻人带来了心理上的负担。许多患者在得知自己患病后,会感到焦虑、沮丧甚至自卑。他们不仅要面对每天注射胰岛素、控制饮食等繁琐的治疗过程,还要承受来自社会的偏见和歧视。这种心理压力往往会影响他们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