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4日是第17个联合国糖尿病日。关于糖尿病,很多人觉得既陌生又熟悉,陌生的是这个病到底有什么危害不清楚,熟悉的是身边有不少人被确诊,需要吃西药、打胰岛素降糖。
那么,我国糖尿病有什么特点?糖尿病到底有哪些危害?如何对糖尿病进行健康管理?带着这些问题,跟正糖名家特聘内分泌专家易法银教授一起去了解。
内分泌专家易法银教授
联合国糖尿病日和全球糖尿病现状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糖尿联盟(IDF)于1991年联合发起世界糖尿病日(联合国糖尿病日前身),旨在唤起政府、媒体及公众对糖尿病防治工作的关注,将专家、学术行为上升为各国的政府行为,促使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强对糖尿病的控制,减少糖尿病的危害。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的最新全球糖尿病地图显示,2021年全球约5.37亿成年人(20-79岁)患有糖尿病,预计到2030年,该数字将上升到6.43亿;到2045年将上升到7.83亿。在此期间,世界人口估计增长20%,而糖友人数估计增加46%。
其中,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60岁以上的糖友比例将越来越高;且全球有94%的患者来自于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国家。
此外,伴随着新冠疫情让以糖尿病为代表的内分泌疾病患者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特殊挑战——可能诱发更严重的疾病表现。以上种种让糖尿病这一重要公共卫生议题受到社会和市场的关注。
中国逐渐成为“糖尿病大国”,我国糖尿病有什么特点?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中国逐渐成为了“糖尿病大国”。
在过去的10年间(2011年-2021年),我国糖友人数由9000万增加至1亿4000万,增幅达56%,其中约7283万名患者尚未被确诊,比例高达51.7%。
尤其是近年来,糖尿病“年轻化”的趋势越发明显,正糖名家特聘内分泌专家易法银教授表示:“糖尿病要从娃娃抓起,父母要有计划的控制小孩每日的糖分摄入。”
易教授介绍,目前糖尿病分型采用 WHO (1999年)的糖尿病病因学分型体系,根据病因学证据将糖尿病分为4种类型:1型糖尿病(T1DM);2型糖尿病(T2DM);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而我国糖尿病流行特点以2型糖尿病(T2DM)为主,1型糖尿病(T1DM)和其他类型糖尿病较为少见。
糖尿病有什么危害?
糖尿病的并发症,包括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
急性并发症的发生跟糖尿病恶化和其它感染因素,导致血糖太高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血糖突然升到二三十,甚至三四十,很大可能会出现各种中毒症状,并且速度十分之快,导致病情迅速加重,应紧急救治。
慢性并发症会在5-10年以后慢慢出现,是最为重要的,是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以及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慢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足等。大多数患者可能在10年以上出现这些并发症。但是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并发症速度就会加快,并且基本上避免不了并发症的出现。
糖尿病可能会引起多种并发症,有些糖尿病的并发症是不可逆的,一旦发病就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负担。
①糖友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较同年龄、性别的非糖尿病人群高出2-4倍,并使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年龄提前,病情更严重;
②糖友常伴有高血压和血脂异常;
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年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
④糖尿病肾病是造成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
⑤糖尿病足严重者可导致截肢。
易法银教授表示:“由于糖尿病的症状早期不典型,很多糖友不以为然,等到有并发症了才去看,比如说有手脚麻木、疼痛、视力下降,结果检查之后才发现糖尿病已经很严重了。平时糖友要注意检查自己的血糖,包括糖化血红蛋白等等,不要等到有了并发症才去治疗。”
糖尿病如何进行健康管理?
一级预防:生活方式的干预可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正糖名家专注血糖调理,其专家指出主要包括健康饮食和保持运动。
一是健康饮食:糖尿病患者以低盐、低脂、低糖饮食为主,同时戒烟、限酒,三餐定时定量,减少碳酸饮料及零食的摄入。
二是适当运动:积极参加各种体育锻炼,比如快走、慢跑、游泳等,需要持之以恒。
二级预防:对已经发病的患者,密切监测血糖,规律就诊。
正糖名家特聘内分泌专家易法银教授表示,通过积极有效的干预和治疗,尽可能地防止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足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