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这一看似无形的生理指标,实则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当血糖失控,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糖尿病。近年来,糖尿病患者的年龄层逐渐年轻化,这不禁让人思考:血糖,究竟是如何失控的?
血糖的来源主要是我们摄入的食物,经过肠胃的消化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后成为血糖。这些血糖需要通过胰岛素的运送,才能被细胞吸收利用。胰岛素就像一群外卖小哥,负责将血糖运送到细胞家,供细胞转化为能量。然而,当人体摄入过多高糖、高盐、高脂的食物,胰岛素的工作量就会急剧增加。
长期的高负荷工作,使得胰岛素出现抵抗现象,即胰岛素无法有效地将血糖运送到细胞,导致血糖在血管内淤积,血糖值飙升。当胰岛分泌的胰岛素无法满足身体的需求时,糖尿病便悄然而至。
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多与遗传有关,而2型糖尿病则与不良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高糖、高盐、高脂的饮食,久坐不动,缺乏运动,这些都是2型糖尿病的高危因素。此外,熬夜也会影响血糖水平。研究显示,晚上11点前入睡对于日节律激素的分泌至关重要,睡得晚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从而导致血糖升高。
那么,如何预防血糖失控,远离糖尿病呢?关键在于调整生活方式。首先,要控制饮食,减少精加工食物的摄入,如面包、甜品、含糖饮料等。这些食物血糖转化率高,吃多了容易导致高血糖。其次,要增加全谷杂粮、薯类蔬菜的摄入,适量补充蛋白质,多吃蔬菜,混合饮食有助于控制血糖。此外,还要加强运动,每天保持30分钟的运动量,有利于减少脂肪细胞,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对于已经患上糖尿病的患者来说,除了调整生活方式外,还需要定期监测血糖。根据《2022年中国高血糖防治指南》,成年人的空腹血糖数值应在3.96.1mmol/L之间,餐后一小时血糖数值为6.79.4mmol/L,最多不超过11.1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数值需≤7.8mmol/L,餐后三小时血糖数值需恢复正常水平。养成居家监测血糖的习惯,有助于及时发现并控制血糖波动。
血糖失控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长期不良生活习惯积累的结果。要想远离糖尿病,就必须从调整生活方式做起,管住嘴、迈开腿、睡好觉,让血糖稳稳地保持在正常范围内。